深圳所
台湾地区
预约查询
从你们的眼里看到我的价值
2019/05/22 吴国庆

从父母改变的态度里,琳达重获匮乏许久的「自我价值感」,不再感到那麽地孤单!从父母看待琳达的眼里,琳达感受到父母当她是个心爱的女儿、是一个对他们很重要的人。从父母的眼里,琳达觉得父母当她是「有价值」的,因此也觉得自己是个「有价值」的人!.....

  几年前我评估过一位女同学,就称呼她琳达好了!当时琳达因为连续几天跟朋友熬夜聊天,结果出现胃痛、腹泻、频上厕所…等焦虑的症状,导师以为她的压力过大,所以建议她来辅导中心找人帮忙。虽然她的身体症状相当常见,而且我也只跟她会谈过两次,但是跟她一齐探索造成身体不适的过程,却让我印象深刻,到现在还会时常想起!那是一个让我更清楚了解人们形成「自我价值感」的机会。「从你们的眼里看到我的价值」,这里的你们,指的是琳达的父母。


第一次跟琳达的会谈

  面貌娟秀的琳达,留着一头乌熘熘的长发,不过脸部的表情显得有些愁苦,讲起话来轻声细语,姿态端庄得有些拘谨,让我也跟着正襟危坐起来!琳达流利地表示,因为她最近一週内有三天都跟朋友熬夜聊天,由半夜11点聊到隔天凌晨3点,结果白天上课的时候就开始出现胃痛、拉肚子、频尿跑厕所…等焦虑症状,而且一直上厕所吸引了班上同学的注意力,琳达担心大家会觉得她的行为怪异、干扰到课堂教学而讨厌她,结果另一个担心被大家嫌恶的焦虑又出现,这真是雪上加霜啊!


  谈到这里我心里还是有些纳闷,为什麽琳达要拼命地熬夜讲电话呢?琳达告诉我,最近心里感到特别的孤单、很想家,所以就很珍惜可以跟朋友聊天、排遣心中孤单的机会,即使身体不舒服也没关係!这种孤单感觉的力量可真大,大得让琳达强忍着身体的不舒服,还是要跟朋友聊天!虽然如此,还是有些心理的疑问还没被釐清,譬如说:为什麽琳达最近孤单的感觉会特别强烈,难道之前发生了什麽促发事件吗?还有为什麽这位青春女孩会有这样的孤单感,难道她本身有什麽的心理特质潜藏在问题的背后呢?让我们再看下去……….


  我跟琳达谈到她的家庭,在她的眼里那不是一个宁静祥和的家,跟书上描述「我的家庭」有些距离。爸爸跟祖父常有意见上的冲突,妈妈又跟祖母相处不睦,跟上一代的争执常让爸妈自顾不暇,再加上她本身的气质(比其它兄弟姊妹安静、被动),所以琳达常被父母忽略,彷彿觉得她是个不需照顾、可以独立自主的大人!她提到爸爸是一个相当传统的人,总是用她「应该」的训谕来要求她,很少温柔地跟她讲话!那妈妈呢?妈妈很少会去细心关照她的感受,反而常向她诉苦,跟她倾吐和祖母争执过程的委屈。我问琳达小时候对妈妈最深刻的印象是什麽?琳达提到一个画面:「母亲眼睛红红的,好像要去自杀」;儘管如此,琳达还是觉得父母是爱她的!


  谈到这里我们大概可以了解,琳达从小的生活是孤单的,父母很少关心到她的感受,甚至琳达还得去扮演主动「关心别人」的人。一个应该活在无忧无虑、备受呵护,甚至可以调皮耍赖年纪的女孩,却被鼓励去演出超龄的戏码,这负担也太沉重了吧!那琳达自己被关爱的需求怎麽办呢?因为爸妈的肩膀已经快被压垮了(指穷于应付祖父母),不能再要求他们了!所以只能在一旁「被动」地等待父母的突然发现,原来他们的女儿只是个小女孩,需要他们的爱跟关怀!所以长大以后,琳达跟人交往的时候,都会主动去关心别人,但是却不敢去要求别人的关心,总觉得自己不能麻烦别人!


  可是远水救不了近火,只谈琳达过去的经验对现在焦虑状态的缓解毕竟帮助有限,所以我除了在会谈过程中,儘量给琳达足够的情绪支持,希望能减轻她的孤单感外,同时也给了几个缓解焦虑症状的具体建议。此外,我也请学校通知琳达的导师与父母,顺便给他们我的连络电话。琳达真的是一个听话的好女孩,给她的建议她都照着做!我安排两週后跟琳达继续会谈。


第二次跟琳达的会谈

  如我所料的!琳达的导师和爸爸都打了电话给我,时间就在上次会谈的当天晚上。先是导师告诉我,她很讶异外表热心助人的琳达,内心竟然是如此的孤单,她心中最会帮助其他同学的琳达,竟然才是最需要被关心的人!接下来打电话来的是琳达的爸爸,儘管他的口气显得有些防卫,但仍难以掩饰父亲急切关心女儿的心情!琳达的父亲觉得发生这样的事简直是不可思议!我看到一位父亲内心複杂的情绪,有惊讶(乖巧的女儿竟然要找心理医生!)、有怀疑(难道我有疏忽、我怎麽都不知道呢?)、也有羞楚]不好意思麻烦到医师!)......真是五味杂陈!


  在过程中,我倒没跟他提太多琳达内心的想法,只是始终中性地告诉他一个我所知道的事实:「妳的女儿过得不快乐!而且从以前就过得不快乐!」。因为如果琳达的爸爸不去接受这样的事实,他对待琳达的态度就不会有改变,就算他很爱琳达也是枉然!隐藏在内心却没有行动的父爱,对琳达而言是没啥用处的!


  两週后琳达如期前来会谈,我问她现在的状况如何?她说状况改善了很多,原先的焦虑感、还有孤独感已经没了!仔细看着琳达,她的神情的确变得开朗多了,说话的样子虽然还是一样的端庄,但是让人感到轻松多了!这种乖女孩,因为不想造成别人的负担,有时候会把话讲得比较「光明」,所以我总得仔细琢磨一番,多方面地评估一下琳达的状况。接下来,我跟琳达一起讨论状况改善的原因。


  琳达说自从来会谈之后,爸妈对她的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,爸爸变得能够主动关心她的感受,母亲虽然不是很会表达自己的感情,但是也会天天打电话来嘘寒问暖,询问一些生活上的琐事。从父母改变的态度里,琳达重获匮乏许久的「自我价值感」,不再感到那麽地孤单!从父母看待琳达的眼里,琳达感受到父母当她是个心爱的女儿、是一个对他们很重要的人。从父母的眼里,琳达觉得父母当她是「有价值」的,因此也觉得自己是个「有价值」的人!


  除此之外,琳达也内省到前些日子会觉得特别孤单的原因。她告诉我,她向来都会透过帮助比她脆弱的同学来获得「自我价值感」,从对方依赖、信任的反应中,来证明自己是重要的、有价值的,可是之前协助的同学,在状况逐渐好转之后,便不再事事依赖、信任她,甚至会嫌她囉唆,要琳达别干涉她的事,使得琳达顿失「自我价值感」的来源,所以她才会熬夜地打电话,想要弥补「自我价值感」的匮乏,反而事与愿违地陷入日前的焦虑状态。


别人是「自我价值」的基础

  虽然只有两次会谈的机会,经由琳达的帮忙,让我们清楚地看到「自我价值感」的重要性;琳达问题的核心似乎就在于「自我价值感」是否匮乏。


  那麽决定「自我价值感」是否匮乏的机制为何呢?什麽状况下「自我价值感」会匮乏,又什麽状况下不会匮乏呢?从琳达例子,我们发现在于:对「别人眼中的自己」的评价。当琳达从对方的反应中判断对方认为她是重要的、有价值的,琳达就会获得「自我价值感」,反之,如果对方的反应让琳达觉得对方不重视她、不认为她是有价值的,她的「自我价值感」就会匮乏。由于充当琳达「自我价值」基础的同学,逐渐疏远、排斥琳达,让琳达感到「自我价值感」匮乏而演变成今天的问题,也由于父母亲对待态度的改变,使得「自我价值感」的匮乏得以改善,原先的焦躁、孤单状态也因此而减轻,真是所谓的「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!」。


  匮乏的自我价值感使琳达陷入孤单、不安的情绪状态,那种不舒服状态就是让琳达熬夜聊天的背后动力,只是熬夜聊天的应对选择对减低「自我价值」匮乏的效果相当有限,好处不多,但是坏处倒是挺多的,结果反而促发了焦虑的恶性循环。


不稳定的「自我价值感」

  以前有位学者Cooley (1902)提出 looking glass self 的概念来说明自尊的形成,她认为自尊起源于内化别人对你的态度,特别是对你有重要性的人,一般而言就是指父母。如果视自尊等同于「自我价值感」的话,Cooley的观点与琳达的状况就颇为契合。


  不过除了「自我价值感」匮乏的原因外,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,那就是琳达一直无法从父母对待她的态度中,形成「稳定」的「自我价值感」。琳达确信父母是爱她的判断,其实是基于过去经验、内心需求、及社会期待的合体,并不是全然来自于真实的生活经验!由于自我价值感的不稳定性,琳达才会一直尝试其它稳定「自我价值感」的方法,以致发展出日后「主动协助弱者」的人际交往模式,这种模式无非是想要能够更「自主」地获得「自我价值感」(由原先被动等待父母的关心,转向主动关心别人),来确保「自我价值」的稳定。「自我价值」不稳定的问题,是琳达目前发展阶段所要面对的重点之一!不过,也因为这种不稳定性,琳达父母态度的改变才能如此迅速地帮助琳达。


  因为自我价值感不稳定的前置因素 (predisposing factor),使得琳达再寻觅稳定「自我价值」的过程,增高了陷入「自我价值」匮乏的易脆性 (vulnerability),由于发生被照顾的同学逐渐疏远琳达的促发事件 (precipitating event),结果产生焦虑的恶性循环。


  专业人员的晤谈与介入能快速改善求助个案焦躁、孤单感,可能在于专业人员能在短时间内担任个案「自我价值」的基础,暂时解决「自我价值」匮乏的问题。透过晤谈技巧的展现与专注的投入,个案从专业人员眼中看到自己匮乏的「自我价值」,这样的贡献对个案而言是相当的大。此外,如何帮助琳达稳定「自我价值感」是另一个协助的重点,依照琳达的发展阶段来考量,帮助琳达找出兴趣、发挥所长是一个可以考虑的方向,让琳达发现透过发展属于自己的兴趣,一样可以获得大家的喜爱与尊重,与之前获得「自我价值感」的方法相比,显然「稳定」多了!同时,因为发展兴趣而渐趋清晰的自我概念,对「自我价值感」的稳定也有相当的助益!